凍卵、試管嬰兒-中醫備孕調理
2023.12.05
作者 / 呂怡瑾

備孕之路:自然受孕未果,轉向人工生殖療程
40歲的林小姐,因為工作的關係今年才有備孕的打算,但和先生嘗試了一年都未能順利懷孕,和先生到婦產科檢查後都沒有任何的異常,考量到年紀的關係,打算接受婦產科建議的人工生殖治療,另外又擔心自己平常手腳容易冰冷可能是體質的關係,於是到中醫門診詢問是否可以同步調理身體。
人工生殖療程說明:助孕的希望與挑戰並存
人工生殖簡言之就是指非自然受孕,利用精卵結合時機和場所的不同分為人工授精(將精子取出洗滌後再注入子宮腔內)、輸卵管內胚胎植入(體外受精後將胚胎放入輸卵管)、體外受精胚胎植入術(體外受精後將胚胎植入子宮)等,能克服輸卵管水腫、精子活動力不足等先天因素,是困難受孕夫妻的一大福音。但根據衛生福利部今年公布的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,35-45歲的女性接受人工生殖佔所有年齡層的七成,懷孕率為25.2%,活產率為18.8%,且以上的數據會隨著年齡而遞減。除了打針的疼痛感外,水腫、下腹悶脹、乳脹、頭暈痛等也是療程內可能發生的不適感,讓許多太太心裡有更大的壓力。
中醫助孕觀點:強化生殖軸、提升卵子品質
生育在中醫理論中屬於衝任、胞宮、天癸等生殖系統,也就是青春期開始生殖功能(腎)會趨於成熟,這時候就會藉由衝任兩脈將天癸(氣、血、生殖訊號)傳到胞宮(子宮、卵巢等生殖器官),也就是《黃帝內經•上古天真論》提到的「二七(14歲)而天癸至,任脈通,太衝脈盛,月事以時下,故有子。」當這個生殖軸出問題時,就會有月經不規律或是受孕的問題。
在進入人工生殖的療程時,取出的卵子品質往往是決定是否進入植入步驟的關鍵因素,而卵子的品質又取決於太太身體的狀況,所以在中醫調理上,常以腎、心、肝為主,再依照體質分為腎陰虛、腎陽虛、肝鬱等。
調理項目 | 常用藥物 |
---|---|
補腎陰 | 地黃、麥冬、山萸肉 |
補腎陽 | 菟絲子、補骨脂、巴戟天等藥物 |
疏肝解鬱 | 香附、鬱金再酌加健脾的白朮、茯苓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