祈新幕後驕傲|走進神秘的胚胎實驗室

2025.05.03
作者 / 祈小編
實驗室-2

在祈新的9樓,有一扇門,通往一個鮮少人能親眼目睹的世界——胚胎實驗室。這裡沒有華麗燈光,也不是網美打卡熱點,但對我們而言,它是「生殖中心的心臟」,是一個每一秒鐘都在發生奇蹟的地方。

胚胎實驗室:模擬子宮的高科技環境

胚胎實驗室的核心任務,是以醫療科技打造出近乎完美的模擬子宮環境,讓剛誕生的胚胎寶寶,能在最無憂的空間裡穩定成長。這裡不是單純的 Clean Room,而是超越標準的「醫療級環境」。

除了24小時不間斷的獨立供電系統支援運作,實驗室更設有層層空氣品質管理機制,包括微塵落塵、VOCs揮發有機物監控、微生物過濾、空氣置換率控制、室內正壓維持、恆定溫度與濕度等多重系統,全方位守護胚胎的呼吸與居住品質。

在這樣的環境中,胚胎寶寶住在37℃恆溫控制的培養箱裡,呼吸的氣體配比為:6%二氧化碳、5%氧氣,其餘為高純度氮氣。這樣的低氧環境,正是對應母體內自然狀態的復刻,讓胚胎在不受打擾的環境中安心發育,彷彿置身真正的子宮。

看不見的最重要:極致空氣純度管理

 

在高科技晶圓廠裡,可能最重視的是無塵;但在胚胎實驗室,最重要的卻是「無毒」。胚胎對環境的敏感程度超乎一般想像,空氣中的VOCs(揮發性有機化合物)可能來自清潔劑、化妝品、塑膠材料、甚至一瓶香水,這些看不見的物質,都有可能影響胚胎的品質與存活率。

因此,祈新的實驗室內禁帶食物,員工上班不得使用香水、凝膠類美髮用品或指甲油,每日以「自然誠意」的素顏,接觸胚胎的每一個環節。我們深信——照顧胚胎的前提,是尊重生命,也尊重這些尚未說話、卻早已存在的小小個體。

一年一度的尾牙成了唯一可以讓同仁們「變裝」亮相的機會,因為平時的他們,永遠是以最素淨、最謹慎的姿態,站在胚胎的最前線。

技術傳承與人才養成:沒有學校,只能更努力

目前台灣尚未有專門的學校培育胚胎師,因此除了須具備法規規定的背景資格,胚胎師的技術成長,更多是仰賴「師徒傳承」與國內外學術交流推進。

在祈新,所有胚胎師都由陳醫師親自督導與培育,從最基礎的實驗室操作開始,至少需一年以上的實操訓練,才能進階至 ICSI(單一精蟲顯微注射)等技術。而更高階的「胚胎切片技術(Embryo Biopsy)」——這項需結合精細顯微操作與胚胎學理的技術,需仰賴大量經驗積累,與持續不懈的反覆練習。

資格與認證:國際肯定的操作標準

最近,我們再添一位同仁,成功通過國際「胚胎切片技術」的操作認證。這不只是個人技術的里程碑,更代表祈新實驗室的整體水平獲得國際肯定。

從操作影片拍攝、審核送件,到最終獲得證書,每一個步驟都得先通過內部最嚴格的關卡——陳醫師的把關。收到證書的那天,我們比誰都還興奮,因為這不只是紙上榮耀,更是我們一步步走來的見證。

那些年,我們走過的路

曾經,我們也有過一段「壯年追夢」的時期。許多實驗室的資深同仁,當年選擇暫時放下臨床工作,隻身前往歐洲學習最前沿的實驗室技術。如今,他們成為祈新的中堅與教學主力,也陸續在醫學年會上登台發表經驗,讓更多人看見台灣胚胎實驗室的實力與深度。

對我們而言,這份工作從來不只是職位,更是責任與榮耀。在看不見的背後,每一顆受精卵的誕生、每一次胚胎的分裂、每一個移植後的好消息,都是我們小心翼翼呵護的成果。

技術與溫度共存的生命實驗室

在這個看不見人潮、卻時時有生命悄悄萌芽的實驗室裡,祈新用科技打造最貼近自然的空間,用紀律培養每一位堅定的專業者。我們的胚胎師,不只是操作者,更是生命的守護者。

這裡,是祈新最神秘卻也最令人驕傲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