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微鏡下卵子的真面目

卵子-4

最近好多客人問到她的卵子好不好?

其實,我們平常照超音波時,只能看到卵泡的大小,並看不到卵子的狀況。什麼是卵泡?卵子跟它周圍的一團細胞會形成一個卵泡。而我們要等取卵手術時,用取卵針抽取卵泡液,透過顯微鏡才看的到卵子哦!

讓我們請胚胎師告訴我們,顯微鏡下卵子的真面目!

卵母細胞(Oocyte)

一般稱為卵子。 從濾泡液取出來時,卵子周圍會有一圈「卵丘細胞」,而卵丘細胞和卵母細胞合稱為卵丘—卵母細胞複合體(cumulus-oocyte complex, COC)(圖1)。 但若要準確知道卵子成熟度則必須將卵丘細胞剔除。 

卵子等級

依照成熟度可分為3個等級,GV,MI與MII,成熟的過程是 GV ➞ MI ➞ MII。GV跟MI都屬於不成熟的卵子。


GV (圖2)是沒有恢復減數分裂的卵母細胞,細胞質中可看到明顯的核、無法受精。
MI (圖3)是第一次減數分裂中期的卵母細胞,沒有排出第一極體,培養後有機會成熟。
MII (圖4)屬於成熟的卵子,處於第二次減數分裂中期,已經排出第一極體,能夠和精子結合,成為受精卵。
 

好蛋!壞蛋!細看顯微鏡下的卵子

正常行房6個月,受孕機率圖
成熟卵子

包含外觀正常的細胞質、單一極體、適當的透明帶(Zona pellucida, ZP)厚度和適當的卵週空間,成熟卵母細胞處於第二次減數分裂中期,已經排出第一極體,等待與精子結合成為受精卵。

哪些狀況可能反應卵子的質量不好?

正常行房6個月,受孕機率圖
巨型卵子

體積約為正常卵母細胞(155 µm)的兩倍(直徑約200 µm),巨型卵子可能會促成遺傳異常,一般不建議使用

正常行房6個月,受孕機率圖
橢圓形卵

有些橢圓形的卵母細胞會延遲胚胎發育。

ZP異常

透明帶(Zona pellucida, ZP)是包圍哺乳動物卵母細胞和早期胚胎的細胞外衣,而幾種透明帶異常的外貌如圖4、5、 6、 7,包括無透明帶、厚度異常、形狀不規則和部分重疊的 ZP。ZP異常與 IVF 受精率、懷孕率和著床率顯著降低有關。

卵週間隙空隙異常

卵週間隙 (Perivitelline space, PVS)是透明帶跟卵子之間的空隙。空隙異常也可能反映後續胚胎的發育。

極體異常

極體(Polar body) 是在卵母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擠出的微小細胞。卵母細胞第一極體形狀的不規則與胚胎卵裂球數量、碎片比例、臨床懷孕率都有相關性。減數分裂的錯位可能出現較大的 PB,而有完整 PB 的卵母細胞則可以提高胚胎發育率。

雖然都是成熟卵,但是外觀可能反應品質喔!

胚胎師一再告訴我們,不要以貌取人,但是卵子的外觀還是可能反映它的品質喔!

正常行房6個月,受孕機率圖
細胞質異常–中心顆粒區(Centrally located granular area/ Central dark)

是指細胞質中較大的、深色的、海綿狀的顆粒區域。有中央顆粒的卵子會影響受精、胚胎發育和囊胚形成,且此類卵子可能對冷凍保存敏感 。

正常行房6個月,受孕機率圖
細胞質異常–平滑內質網簇(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, SER)

是細胞質中有半透明液的泡樣結構。以往所知,有 SER 的胚胎與染色體異常結果的風險有關,不過,近期研究已經表示帶有 SER 的卵母細胞發育而成的胚胎,在著床、臨床懷孕、活產和出生缺陷率不會受到損害。

正常行房6個月,受孕機率圖
細胞質異常–折射體 (Refractile body)

較大的折射體 (>5 μm)受精和卵裂率顯著降低,雖可經由 ICSI 改善,但隨後囊胚發育潛力與著床率也會降低。

細胞質異常–液泡(Vacuolated oocyte)

細胞質內的液泡被定義為充滿液體的結構,直徑 >14 µm 的大液泡與受精失敗有關,在受精的卵母細胞中,會干擾卵裂而導致囊胚率降低。
雖然卵子的品質可以初步評估,但胚胎品質與後續懷孕與否,仍需考量年齡、內膜、環境…等其他因素。不過,在取卵後瞭解自身卵子的品質,比較能夠與醫師進一步討論後續的療程方針哦!